江門是水利大市,現有水庫553宗。水庫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的重要職能,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穩定大局。對此,江門將水庫安全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民生工程,重點實施推進,筑牢安全防線。
今年,江門市重點推進50宗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總庫容7963.74萬立方米,灌溉面積9.525萬畝,保護人口3.15萬人,目前項目已全面動工建設,預計今年年底全部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籌措資金,創新建設模式
江門市多措并舉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首先是加強項目儲備,爭取上級支持;其次,主動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各級政府將水庫除險加固作為部門預算優先安排的重點領域,通過地方債、涉農資金等落實地方配套資金;最后是創新建設模式,如臺山市將43宗除險加固項目同供水工程等項目統一打包,統一招標,整體推進,大大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同時保障了建設資金。
新會石澗水庫。關銳榮 攝
動態清零,實現水庫“體檢”全覆蓋
目前,江門市現有水庫多數建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受當時社會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加上多年的運行,部分水庫存在結構安全、壩體滲漏等影響大壩安全運行的隱患。
近年來,江門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汛前檢查問題清單為抓手,每年重點解決2~3個突出問題,逐年夯實水庫保安全基礎。
2019年,江門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啟動到達期限水庫安全鑒定工作,市本級安排獎補資金推進各縣(市、區)開展安全鑒定,至2020年已全部完成到期安全鑒定水庫鑒定工作。同時,江門市還積極落實“當年到期當年檢”,全面摸清全市水庫安全狀況,做到“動態清零”。
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進展中
此外,江門市還實施常態化除險加固,做到“發現一座、維修一座、銷號一座”,目前體檢發現的107宗“帶病”水庫,去年已完成除險加固52宗,預計今年再完成50宗,目前正按照計劃推進。
建管并重,探索水庫管護新模式
小型水庫既要建得好,更要管得住。“從前小型水庫管理粗放,人力、物力缺乏,許多小型水庫工程面貌和效益都大打折扣。特別是汛期,小型水庫安全運行面臨很大風險和壓力。”新會區蘭石水庫管理員說。
近年來,江門市以爭創全國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為契機,探索實施水庫物業化管理模式,用標準化規范化升級管理手段,從根本上扭轉“重建輕管”現象,讓小型水庫重煥生機。
蘭石水庫,近年來已打造成環境優美的蘭石公園休閑風景區,環湖路與親水棧道、涼亭等景觀平臺相連,構成一道亮麗風景。劉瓊 攝
新會區、蓬江區分別成功創建全國第一、二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并被水利部選定為小型水庫安全監測能力提升項目試點縣,獲得補助資金2411萬元。蓬江區以創建樣板縣為抓手,推行“管養分離”模式,將全部小型水庫收歸縣級管理,清退養殖水庫10座,清拆違章建筑約3900平方米,改造第一重山生態林773畝,水庫生態支撐能力顯著提升。
在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管護模式方面,蓬江區、恩平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將小型水庫打包委托專業公司管護,有效提升了水庫管理效能。
探索“以大帶小”管護模式方面,新會區、臺山市、開平市通過“以大帶小”方式,由大中型水庫管理單位一并管理鄰近的小型水庫,解決人員、經費、管理能力不足難題。
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管護新模式。江門市立足部分城市周邊水庫灌溉、供水功能減弱的現狀,充分發揮水庫生態功能,整合城建、自然資源等部門的資金和養護力量,將大沙河、大西坑、蘭石、公坑等水庫打造成環境優美的休閑風景區,成為人民群眾休閑娛樂的網紅打卡點。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轉載如有侵權刪
助力新型基礎測繪建設
掌握一手行業動態
中海達攜最新技術成果及行業解決方案 集中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