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全球首艘新一代2000噸級海上風電安裝平臺——“白鶴灘”號在廣州南沙正式交付投運。“白鶴灘”號起吊能力、作業水深、可變載荷、甲板面積均為行業第一,升降系統、起重系統等核心作業裝備均實現了全國產化,是符合第四代海風裝備功能標準的風電安裝平臺。可以實現自升、自航、深遠海等一體化綜合施工作業要求。“白鶴灘”號交付后主要在廣東、福建海域作業,將為我國海上風電發展注入活力,并推動海上風電平價化。
多年來,中海達致力于海上風電領域技術與產品的研究、開發,為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今年的7月中旬中海達對東海某海域海上風電裝機的升壓站周邊基礎地形和海底電纜路由進行掃測,因此項目投入側掃聲納系統、多波束測深系統和淺地層剖面儀等多種測量設備進行協同作業,對淺埋海底電纜進行搜尋、探測,并評估其沖刷狀況。
針對項目的需求,中海達提供了iSide 5000多波束側掃聲納+iBeam 8140淺水多波束測深儀+SES2000參量陣淺地層剖面儀+iPos MS11高精度慣性組合導航系統解決方案。其中,iSide 5000多波束側掃聲納采用了先進的動態聚焦技術,在大量程處也能對目標高分辨力成像,有效實現高速高分辨力全覆蓋掃測效率;iBeam 8140淺水多波束測深儀具有較高的水深分辨率和測深精度,符合IHO S44特級標準和《水運工程測量規范》要求;iPos MS11高精度慣性組合導航系統通過耦合光纖陀螺技術和GNSS定位技術,有效解決了GNSS失鎖、衛星數不夠等極端狀況下的定位導航,全自由度輸出定位、定向、姿態、同步等所有導航定位信息,是完成多波束測量的最佳搭檔。
此次協同作業所得測量數據包括:地貌數據、多波束水深數據。通過對所得數據進行綜合處理和分析,確定海底沖刷溝的位置、規模、深度及沖刷溝內底質類型,給出了沖刷分析調查結果和綜合調查報告。
針對海底電纜局部沖刷問題,中海達提出了iBeam 8140淺水多波束測深儀、iSide 5000多波束側掃聲納與淺地層剖面儀協同應用的海纜調查方法,該方法具有更好的普適性、經濟性和可靠性,能夠獲取更加詳實、精確的水深地形數據及水下結構圖像。通過該方法對海底電纜路由區域進行定期調查,分析沖淤變化情況,預測海底電纜裸露、懸空狀況的發生,以便于運維單位采取及時、有效的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助力新型基礎測繪建設
掌握一手行業動態
中海達攜最新技術成果及行業解決方案 集中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