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自然資源廳制定《甘肅省2023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2023年度地質災害形勢作出研判,明確重點防治區域、重點工作任務和地災防治措施。根據《方案》,今年甘肅省將在隴南、定西、天水重點防治區選擇10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專業監測點建設。
《方案》提出,2023年,甘肅省地質災害高發地區主要集中在隴南山地、隴西黃土高原和隴東黃土高原,地質災害防范形勢依然嚴峻復雜。要重點防范凍土和積雪較多的斜坡地帶、春季灌溉期塬邊地段及2022年汛期降水偏多地區因凍融引發的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做好巡查排查、監測預警等工作。重點防范因強降水引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方案》強調,要不斷提升重大隱患點專業監測水平,在隴南、定西、天水重點防治區選擇10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專業監測點建設,確保處置應對高效、信息報送及時準確。各地要全面配合自然資源部門開展工作,提前做好應對突發災情、險情準備。持續開展汛期駐守工作,將駐守地勘隊伍159名專業技術人員投放到地質災害防治一線的薄弱環節、重點地區和關鍵部位,參與汛期駐守、巡查排查等工作,全方位支撐各市州、縣區地質災害防災工作。積極推進“隱患點+風險區”雙控等試點工作,推進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成果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落實,著力從源頭防范化解地質災害隱患風險。
《方案》要求,各市州、縣區政府要進一步強化“黨委政府領導、自然資源牽頭、部門聯動協作、地勘隊伍支撐、基層組織落實、全民參與防災”的地質災害共同防治責任鏈條,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政府和自然資源部門年度考核范圍,確保責任不“懸空”、工作不“斷檔”。各級自然資源、氣象、水利、應急管理等部門(單位)要加強信息互通、會商研判和協調聯動,強化汛期聯合調度,及時、精準發布地質災害風險預警信息;強化“人防+技防”有機銜接,持續完善群測群防網絡,嚴格按照每個隱患點不少于1人的標準落實專職監測員;深入推進1200處普適型專群結合監測點建設,確保汛前建成并聯網運行。(作者:中國自然資源報 王鋒)
中海達地災監測_http://m.scygmm.com/application/dizaiyy
助力新型基礎測繪建設
掌握一手行業動態
中海達攜最新技術成果及行業解決方案 集中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