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發布的《中國衛星(23.370, -0.14, -0.60%)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顯示,2018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016億元,較2017年增長18.3%。北斗對產業的核心產值貢獻率達80%,由衛星導航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達1947億元。
白皮書指出,隨著5G時代的到來,“北斗+5G”將成為繼移動位置服務經濟和共享經濟之后,北斗應用市場新的重大商業機遇,將迎來市場爆發期。
應用市場快速增長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于賢成介紹,2018年底,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并開始提供全球服務。這標志著北斗系統正式從區域走向全球。2019年4月20日,我國成功發射第44顆北斗導航衛星,拉開北斗高密度組網序幕。
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底,各類國產北斗終端產品應用規模累計超過8000萬臺/套,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接近7億臺/套(含智能手機),北斗應用正在諸多領域邁向“標配化”發展新階段。基于北斗的導航服務已被電子商務、移動智能終端制造、位置服務等廠商采用,廣泛進入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
白皮書顯示,在北斗系統定位精度不斷提升以及芯片性能價格進一步穩定的背景下,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車聯網和低碳經濟等新技術和新經濟模式的發展,在相關政策引導下,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工農機械、無人系統等應用領域細分市場顯現出新一輪快速增長態勢。
迎來重大商業機遇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秘書長李東航介紹,隨著5G時代的到來,“北斗+5G”有望在機場調度、機器人(15.680, -0.07, -0.44%)巡檢、無人機、建筑監測、車輛監控、物流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將進一步促進北斗增值服務的應用普及和多樣化發展。
由北斗系統提供時空數據、由5G通信系統實現智慧感知與傳輸、由大數據實現海量時空數據的分析與挖掘、由云計算系統實現泛在的智能化處理的智慧城市建設技術和數據支撐體系正逐漸完備。5G帶來的移動物聯網革命,將推動北斗及時空信息應用的泛在化,繼移動位置服務經濟和共享經濟之后,極有可能結合北斗應用形成重大商業機遇。
此外,數字市政成為北斗應用的重要增長點。數字市政就是利用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統、物聯網等技術,把所有地下管網數字化,配合城市地圖,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市政管網“神經系統”。
白皮書指出,2018年,北斗在數字市政方面的應用已漸成規模化趨勢。北斗作為不可缺少的時空數據獲取單元,為城市物聯網體系提供了基礎的時空參數,保障了數據的準確、可信、可用,已經在城市基礎設施資產數字化和運營數字化方面體現出巨大價值。未來幾年將爆發巨大的市場需求,給北斗應用帶來每年超過千億的市場空間,成為北斗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助力新型基礎測繪建設
掌握一手行業動態
中海達攜最新技術成果及行業解決方案 集中亮相
